首页 >> 跟师心得体会中医推拿(精选20篇)

跟师心得体会中医推拿(精选20篇)

发布时间: 2023-11-09 23:23:35

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让我发现自己在批判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于是我决定要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陈明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陈明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

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 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学生 期盼达到的。但是学生进入临床后发现临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差别,一时很难掌握,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跟师学习这么多天,下面结合我的学习经验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

中医的动手能力,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通过跟师学习,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在望诊上尤其重视望舌,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若见淡白舌,多是气血两虚或者阳虚;若见红舌,多是热证。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临床需仔细观察,以便获取准确信息。再如“治小儿外感热病,看舌之后必察咽喉”,咽喉为“至阴之地”,对于鉴别寒热虚实有重要意义,如咽喉红肿,为有实火;红而干,为阴虚;不红不肿,为阳虚;咽喉剧痛而不红不肿,为真寒假热,咽喉红肿疼痛却全身表现为寒证,则为真热假寒等等。问诊应讲究技巧,跟师学习就要学会老师问诊的方法和技巧,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初上临床时往往按西医询问病史的方法求全求细,可是问过之后头脑中却一片茫然,后来不断地模仿老师问诊才有所体会。中医问诊有主有次,有取有舍,全凭医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功底。问诊主要是确诊某病某证或排除某病某证。至于脉诊,首先要掌握脉象特征。如浮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漂木。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表。沉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较深,轻取不应,重按使得,如石沉水底。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里。掌握了脉象特征之后再在临床中细细体会,最好在切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先从浮、沉、迟、数、弦、细、洪脉等几种常见的、简单的脉象入手。其次要经常体会。学习切脉好比打球,强调“手感”,必须持之以恒,经常有意识地训练,久而久之,必有所悟。我第一次跟着老师上门诊时,老师指着一位高血压的老人要我诊脉,看是什么脉象,书本上的二十几种病理脉象的脉象特征我都能脱口而出,《濒湖脉学》我也熟读过,可是一旦上临床就“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怯怯地说“脉好硬,像绷紧的绳子一样”,老师笑着说“像绷紧的绳子不就是弦紧脉吗?”我才恍然大悟,弦脉不就是“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吗?从此以后对于弦脉就不陌生了,而且体会到见到中老年人弦脉,特别是左关脉弦劲有力,直上寸口,多半是肝阳上亢,甚至肝风欲动的前兆,必须大剂量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品方可防患于未然。

每天跟师出门诊都做好病案记录,记录的原则是能详则详,包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一些常见病可以简单记录,对于疑难病、罕见病则要详细记录,包括老师药物用法都要详细记录。

认真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始资料最好的途径,每当我临床遇到棘手的疾病时,总把以前记录的病案重温几遍,往往茅塞顿开,找到一些好的解决办法。

为什么要这样用等等。有时候老师特殊的用方用药,或者特殊剂量则更要仔细揣摩。

视患者如亲人,体贴患者,这样患者才会更好的配合你,让你做检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最后,要“用心读书,用心看病,用心总结,用心做人”。这些读书、临证、做人的经验是我们在课堂以及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8月开始,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先后有7名同志分别参加了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以及海淀区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的学习,跟师至今,已近一年时间。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中医科的医生无论是在基础理论、临床技能还是医德、医风上,都深深受到了带教老师一言一行的影响,颇有感触与体会。

我的老师吕培文主任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原外科主任,她196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于70年代分配到北京中医医院外科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中医启蒙于外科名老中医赵炳南、房芝萱等老中医,在中医外科治疗各类疮疡、乳房疾病及周围血管病,如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动脉炎等疾病中,受到各名家老师的教诲,医术上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要学无止境。1991年国家为了抢救祖国医学遗产,使传统医学后继有人,吕培文主任成为王玉章老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继承了王老行医50年的绝技,如对乳房疾病的辨证论治、对慢性溃疡的阴阳辨证及一些传统外用药的制作与用法等。

吕老师已从医40年,临床经验非常丰富,而我有幸成为了她的学生,跟随她学习中医外科学的知识。作为一名社区中医全科医师的我,刚刚参加临床工作近3年,临床经验的绝对不足,既往中医外科知识的零接触,那么这三年的学习将对我本人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和过程。

学习中医外科以来,我的临床思维更为开阔了。中医内科和中医外科虽同属于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但是有很多理念又有所不同。从中医内科来说,常用的辨证思维侧重于脏腑辨证,在于病人的整体,往往忽视了病人的局部;而吕老认为作为一名中医外科大夫,临床辨证除了整体辨证之外,局部辨证也显得非常重要,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要相结合。因为外科疾患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局部病灶的存在,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红肿、发热、疼痛、成脓、麻木、溃疡、结节、肿块、瘙痒、功能障碍以及皮肤部位的各种损害等。由于局部病灶存在的直观性,能够有效地提供了临床辨证的客观依据。

也有某些全身疾病,其病灶反映却在局部。但由于疾病的病因不同,程度各异,因而转归顺逆相差甚远。因此,外科辨证虽多从局部病变着手,以局部症状为重点,但也绝不能孤立地以局部症状为依据,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局部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外在表现与五脏六腑病变相结合,辨证求因,全面分析疾病的性质,综合起来进行辨证,抓住证候的主要致病因素,才能为施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另外,吕老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临床要注重临床体格检查,在辨证施药的同时也要巩固西医基础知识。吕老在临床上除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还很注重临床的体格检查,并有着深厚的西医临床功底。凡是有需要的病人,不管是初诊还是复诊,她都一个一个地耐心检查,仔细询问及触诊。外科病患比较特殊,像糖尿病足、乳痈等有创伤的疾病,局部创面的流脓、恶臭,有的病人自己都受不了,但吕老师不怕脏和累,亲力亲为,认真细致的检查,对于病患的西医检查报告也是仔细的查看,就病情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使病患对自己疾病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深得病人的感谢与感激。吕老师这种敬业和专业的精神,与病人之间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醒我们年轻一辈的医生,应该好好学习西医基础知识,注重临床最为基本的体格检查,不要老是依赖各种辅助检查,同时要与病患进行良好的沟通,为病人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一年的跟师学习转瞬即逝,虽然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于外科疾患如乳腺增生、周围血管疾病、湿疹等疾病的西医诊断及中医药治疗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体会,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自己离老师预想的阶段、与上级部门提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将继续努力,珍惜余下2年的跟师学习,在中医药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不辜负院领导、同事们以及老师的期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中医师,做好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总结为全面继承传统医药精华,提高中医药人员的理论素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给人民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巷道卫生院自去年在全院实施“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以来,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全院中医药人员综合素质、技能水平和增强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业务技能及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常抓不懈。现将一年来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今年年初我院制定了详细的“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学习、培训、考核等计划,要求中医专业人员广泛开展自学经典、背诵经典活动,适时邀请上级医院的业务尖子对我院进行集中培训和专题辅导。中医医师人员每月对西医专业人员组织一次《中医学》集中授课,系统讲解中医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医院对全院各类医务人员授予相应的院内考核学分。除了每月对学习培训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外,还对规定的学习内容统一考试。

并得了良好成效,极大地调动了我院职工的积极性,为下一步的学习培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自活动实施以来,我院一直把学习运用中医经典,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作为首要工作目标来抓,通过自学经典、撰写笔记、集中授课、专题辅导、考试考核等多种培训方式,进一步强化了中医药基础理论,提高了业务技能操作水平,营造了讲学习、钻业务、练技术和比水平的浓厚学术氛围,推进了全院业务建设,提升了中医建设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推动了全院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各科室认真组织了全体医护开展读书活动,按照规定内容积极开展了自学。每人了选择1-2门课程学习,并参加了“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和“甘肃中医药在线”远程教育项目,并通过互联网方式学习了省厅推荐的远程教育课件。

各科室主要把临床检验丰富的中医人员做为指导老师,指导学历偏底的医务人员,特别是新分配毕业大学生,形成结对辅导,不断提高了中医药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学习期间,学员做了学习笔记,院领导还随时抽查。学习结束后,学员积极撰写了学习总结,并由卫生院组织统一进行了考试。结对辅导老师并写出评语,全院达到合格。

卫生院并认真做好了参加县上集中举办的“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集中培训活动和专业知识培训班并进行了基础理论讲座。卫生院还结合实际,积极采取各种形式举办了“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培训班,培训结束后,按照我院医务人员掌握的程度给与相应的评分,全员达到合格。

生院还广泛组织开展“识药材、辨药性”、背诵“汤头诀”和“四大经典”知识竞赛等技术比武活动,并鼓励和督促全体学员,每人撰写1篇以上学习小结或心得体会。充分调动全院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掀起学中医、用中医的工作热情。

卫生院开展学习活动与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紧密结合,在学习培训中积极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使全院人员掌握了十五项中医适宜技术,村级医务人员掌握了八项中医适宜技术,并积极应用与临床实践。

“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是个新生事物,我们也没有这方面更多和更好的经验,我们将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作好,同时也希望我院通过学习有更大的、新的收获。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xx从事中医妇科专业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妇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主张治病务求其本,以调脏腑之气为重,而调肝由为首要。认为妇科病多隐微,必须详问细察、诊断确切,则用药无不中的。

从跟师的第一天起,老师就教导我:跟师不能仅仅抄抄方,不能只学会看跟师时见过的病,最重要的是学会临证思维,一定要“学我,像我,超过我”。在中医学界,业师有“活字典”之称,他认为只有融古贯今、溯本求源才能发展中医;反复强调中医学不是古董,而是实用的科学,只有切实解决病人的疾苦,才是中医学发展的根本。如何才能解决病人的疾苦?必须学会勤读、泛读、精读古今医书,博采众家之长,才能触类旁通,拓宽临证思路,提高临床疗效。并认为经典是中医这门学问的基础。

中医四诊是医者调查、分析、研究疾病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升华成的四种大法,搜集的信息在综合归纳时应四诊合参。对妇科病及其他病证舌诊脉诊非常重要,必要时亦有舍脉从证和舍证从脉之法。跟师后体会到要认识症候准确,才能提高疗效,在黄院长指点下对舌诊、脉诊有了更精确的`认识。

老师常说,高超的医术来自人的聪颖和勤奋,但更重要的是来自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要提高医术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第二、对人体和疾病要有全盘的把握度,诊断要明确,问诊要详尽;第三、熟练运用中医妇科专业技术;第五、学习知识,运用技术,提高水平,升华境界,不断进步。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1月来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孙德霖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孙德霖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孙德霖老师是家传名老中医,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

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个月又可以参加骨伤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中医推拿教学心得体会

中医推拿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健、疾病预防和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于传统中医草药和推拿疗法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中医推拿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中医推拿教学,不仅可以传承中医经典理论,培养专业的推拿人才,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推拿的原理和方法,从而促进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参与中医推拿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推拿的独特魅力。首先,中医推拿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我对中医推拿的基本原理、经络腧穴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实践操作的环节,则让我亲身体验了推拿手法的灵活性和疗效。此外,中医推拿教学还注重个案教学,通过生动具体的病例,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推拿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

参与中医推拿教学不仅拓宽了我的学识和技能,还对我个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中医推拿教学加深了我对中医文化的热爱和把握。通过对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我感受到了中医智慧的博大精深,也增强了我对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责任感。其次,中医推拿教学让我对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通过学习中医推拿的方法和原理,我意识到保持身体健康、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并学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我调理方法。

尽管中医推拿教学有许多优点和好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中医推拿的教学内容较为繁杂,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探索。其次,中医推拿教学的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有待进一步培养。为了改进中医推拿教学,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操作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诊疗水平。

中医推拿教学是传承中医文化、保护中医遗产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中医推拿教学,我们可以培养更多的中医推拿人才,传承中医经典理论,提高推拿技能和治疗效果。同时,中医推拿教学还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推拿的独特魅力,促进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中医推拿教学,将中医推拿的智慧和方法传播给更多的人,为推动中医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篇1200字的文章通过五段式的连贯结构,系统地阐述了中医推拿教学的背景和意义、个人参与中医推拿教学的心得、中医推拿教学对个人的影响和启发、中医推拿教学的不足和改进方向,以及中医推拿教学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推拿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中医推拿对个人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的意义,进一步促进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学生:胡美锋。

胡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胡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胡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学生:胡美锋。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王新。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方明白老师陈明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

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坐公交车回到家已是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

如今3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下面我把自己3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

中医正骨推拿心得体会

中医正骨推拿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技术,它涵盖了中医、骨科和推拿三个方面,以人体的自然机理为基础,通过手法调整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达到疏通经络、舒缓疼痛等功效。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中医正骨推拿的理念和技术,得到了多位患者的认可和信赖。今天,我将分享一下自己的中医正骨推拿心得体会。

第二段:技术与经验。

中医正骨推拿作为一项手艺,不仅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支撑,更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来指导实践。在观察病人体征时,要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和判断,注重综合辨识,注意病因、病位和病因,开展全方位的检查,确保准确的诊断,从而确定治疗方案。同时,手法的运用技巧也至关重要,要考虑手法的力度、方向、频率、节奏等因素,不同手法应用于不同部位,避免损伤患者。

第三段:疾病案例分析。

中医正骨推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对一些其他方法难以治愈的病例提供有效帮助。例如,一位40岁的年轻男性患有严重的颈椎病,病情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通过我的综合诊断和治疗方案,采用专业的技术和手法进行施治,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疼痛逐渐得到舒缓,生活状态逐渐恢复正常。

第四段:医师心得。

中医正骨推拿既是一门技术活,更体现了一种医生对患者的关注和关爱。在手法的运用和治疗中,需要认真倾听患者话语和观察患者体征,热情的给予患者贴心的关怀,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和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和信任,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医生的温暖和人性关怀。

第五段:总结。

中医正骨推拿是一门技术特殊,应用广泛的一项治疗方法。它兼容了中医、骨科和推拿的优点,可综合治疗各种不同的疾病,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对于从事中医正骨推拿工作的医生们来说,应注重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不断增加临床经验和知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关怀,让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5个多月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沈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沈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沈老师非常重视基础功底,因此推荐我熟读《人体解剖》《中医基础理论》,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他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差别,一时很难掌握,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跟师学习这么多天,下面结合我的学习经验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

取代的“高级技术”。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

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初上临床时往往按西医询问病史的方法求全求细,可是问过之后头脑中却一片茫然,后来不断地模仿老师问诊才有所体会。中医问诊有主有次,有取有舍,全凭医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功底。问诊主要是确诊某病某证或排除某病某证。至于脉诊,首先要掌握脉象特征。如浮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漂木。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表。沉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较深,轻取不应,重按使得,如石沉水底。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里。掌握了脉象特征之后再在临床中细细体会,最好在切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先从浮、沉、迟、数、弦、细、洪脉等几种常见的、简单的脉象入手。其次要经常体会。学习切脉好比打球,强调“手感”,必须持之以恒,经常有意识地训练,久而久之,必有所悟。我第一次跟着老师上门诊时,老师指着一位高血压的老人要我诊脉,看是什么脉象,书本上的二十几种病理脉象的脉象特征我都能脱口而出,《濒湖脉学》我也熟读过,可是一旦上临床就“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怯怯地说“脉好硬,像绷紧的绳子一样”,老师笑着说“像绷紧的绳子不就是弦紧脉吗?”我才恍然大悟,弦脉不就是“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吗?从此以后对于弦脉就不陌生了,而且体会到见到中老年人弦脉,特别是左关脉弦劲有力,直上寸口,多半是肝阳上亢,甚至肝风欲动的前兆,必须大剂量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品方可防患于未然。

每天跟师出门诊都做好病案记录,记录的原则是能详则详,包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一些常见病可以简单记录,对于疑难病、罕见病则要详细记录,包括老师药物用法都要详细记录。

认真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始资料最好的途径,每当我临床遇到棘手的疾病时,总把以前记录的病案重温几遍,往往茅塞顿开,找到一些好的解决办法。

跟师门诊要用心去问病史,用心切脉,用心记录及思考老师的处方。我在四诊之后考虑这个病是什么证型,该用什么主方,怎样加减。然后看和老师的辨证思路是否一致,选方用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知道自己的辨证思维和老师的基本一致,如果不相同则要考虑自己的差距在哪里,甚至请老师指点迷津,我的思路错在哪里,我的哪些药用得欠妥,哪些药用得得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用等等。有时候老师特殊的用方用药,或者特殊剂量则更要仔细揣摩。

视患者如亲人,体贴患者,这样患者才会更好的配合你,让你做检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最后,要“用心读书,用心看病,用心总结,用心做人”。这些读书、临证、做人的经验是我们在课堂以及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从事中医妇科专业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妇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主张治病务求其本,以调脏腑之气为重,而调肝由为首要。认为妇科病多隐微,必须详问细察、诊断确切,则用药无不中的。

从跟师的第一天起,老师就教导我:跟师不能仅仅抄抄方,不能只学会看跟师时见过的病,最重要的是学会临证思维,一定要“学我,像我,超过我”。在中医学界,业师有“活字典”之称,他认为只有融古贯今、溯本求源才能发展中医;反复强调中医学不是古董,而是实用的科学,只有切实解决病人的疾苦,才是中医学发展的根本。如何才能解决病人的疾苦?必须学会勤读、泛读、精读古今医书,博采众家之长,才能触类旁通,拓宽临证思路,提高临床疗效。并认为经典是中医这门学问的基础。

中医四诊是医者调查、分析、研究疾病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升华成的四种大法,搜集的信息在综合归纳时应四诊合参。对妇科病及其他病证舌诊脉诊非常重要,必要时亦有舍脉从证和舍证从脉之法。跟师后体会到要认识症候准确,才能提高疗效,在黄院长指点下对舌诊、脉诊有了更精确的认识。

老师常说,高超的医术来自人的聪颖和勤奋,但更重要的是来自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要提高医术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第二、对人体和疾病要有全盘的把握度,诊断要明确,问诊要详尽;第三、熟练运用中医妇科专业技术;第五、学习知识,运用技术,提高水平,升华境界,不断进步。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二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胡剑波老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在临床实践中,胡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胡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胡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胡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胡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胡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中医,胡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胡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胡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胡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某月开始,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先后有7名同志分别参加了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以及海淀区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的学习,跟师至今,已近一年时间。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中医科的医生无论是在基础理论、临床技能还是医德、医风上,都深深受到了带教老师一言一行的影响,颇有感触与体会。

我的老师吕培文主任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原外科主任,她某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于70年代分配到北京中医医院外科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中医启蒙于外科名老中医赵炳南、房芝萱等老中医,在中医外科治疗各类疮疡、乳房疾病及周围血管病,如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动脉炎等疾病中,受到各名家老师的教诲,医术上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要学无止境。某年国家为了抢救祖国医学遗产,使传统医学后继有人,吕培文主任成为王玉章老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继承了王老行医50年的绝技,如对乳房疾病的辨证论治、对慢性溃疡的阴阳辨证及一些传统外用药的制作与用法等。吕老师已从医40年,临床经验非常丰富,而我有幸成为了她的学生,跟随她学习中医外科学的知识。作为一名社区中医全科医师的我,刚刚参加临床工作近3年,临床经验的绝对不足,既往中医外科知识的零接触,那么这三年的学习将对我本人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和过程。

学习中医外科以来,我的临床思维更为开阔了。中医内科和中医外科虽同属于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但是有很多理念又有所不同。从中医内科来说,常用的辨证思维侧重于脏腑辨证,在于病人的'整体,往往忽视了病人的局部;而吕老认为作为一名中医外科大夫,临床辨证除了整体辨证之外,局部辨证也显得非常重要,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要相结合。因为外科疾患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局部病灶的存在,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红肿、发热、疼痛、成脓、麻木、溃疡、结节、肿块、瘙痒、功能障碍以及皮肤部位的各种损害等。由于局部病灶存在的直观性,能够有效地提供了临床辨证的客观依据。也有某些全身疾病,其病灶反映却在局部。但由于疾病的病因不同,程度各异,因而转归顺逆相差甚远。因此,外科辨证虽多从局部病变着手,以局部症状为重点,但也绝不能孤立地以局部症状为依据,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局部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外在表现与五脏六腑病变相结合,辨证求因,全面分析疾病的性质,综合起来进行辨证,抓住证候的主要致病因素,才能为施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另外,吕老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临床要注重临床体格检查,在辨证施药的同时也要巩固西医基础知识。吕老在临床上除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还很注重临床的体格检查,并有着深厚的西医临床功底。凡是有需要的病人,不管是初诊还是复诊,她都一个一个地耐心检查,仔细询问及触诊。外科病患比较特殊,像糖尿病足、乳痈等有创伤的疾病,局部创面的流脓、恶臭,有的病人自己都受不了,但吕老师不怕脏和累,亲力亲为,认真细致的检查,对于病患的西医检查报告也是仔细的查看,就病情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使病患对自己疾病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深得病人的感谢与感激。吕老师这种敬业和专业的精神,与病人之间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醒我们年轻一辈的医生,应该好好学习西医基础知识,注重临床最为基本的体格检查,不要老是依赖各种辅助检查,同时要与病患进行良好的沟通,为病人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一年的跟师学习转瞬即逝,虽然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于外科疾患如乳腺增生、周围血管疾病、湿疹等疾病的西医诊断及中医药治疗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体会,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自己离老师预想的阶段、与上级部门提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将继续努力,珍惜余下2年的跟师学习,在中医药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不辜负院领导、同事们以及老师的期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中医师,做好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跟师心得体会篇推拿

跟师学习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一,而在推拿行业中,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将分享笔者在跟师学习推拿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以及对于跟师学习的一些看法。

第二段:跟师学习的好处。

跟师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推拿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在掌握基础经穴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跟师学习可以通过跟随老师的示范和指导,学习到更精细、高效的操作技巧。同时,跟师学习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和老师及其他学生交流经验和学习心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思维方法。

第三段:跟师学习的注意事项。

跟师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不要过度依赖老师,应该保持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要过于焦虑和追求快速进步,要耐心、踏实地学习;要遵守师训和师德规范,保持良好的交际礼仪和职业操守等。只有在注意这些问题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从跟师学习中获益。

第四段:跟师学习的实际操作。

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实际推拿操作的细节方面。比如,先要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询问和检查,了解他们的病史和身体情况,然后再根据这些信息制定推拿方案;在推拿操作中,要注意力度适当、手法细腻;还要做好跟患者的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舒适。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际操作技巧,我们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要多加注意。

第五段:总结。

跟师学习是推拿行业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之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和细节,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和实践推拿。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

跟师心得体会篇推拿

跟师是人类学习知识技能的一种方式,尤其在传统技艺中,跟师的经验和技艺得到了兼顾实践和理论的传承。近年来,推拿行业的发展火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推拿技术。本篇文章以笔者跟师推拿的心得和体会为主线,从跟师的重要性、跟师所要具备的态度,跟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跟师的策略和应对方式,跟师的志向和发展视角等几方面进行剖析和探讨。

第二段:跟师的重要性。

学习推拿首先要明确和认识跟师的重要性,只有当我们寻找到资深的师傅,才可以找准方向,理解学习方法,减少无畏和盲目,把自己真正的融入到推拿文化之中。跟师不单只是吸收师傅的技艺和经验,还包括与师傅慢慢相处,感受他的人生感悟和价值观的去味。这也是跟师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第三段:跟师所要具备的态度。

跟师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心态,需要我们拥有渴望学习的心,乐于沉淀自己,虚心接受师傅的批评和指导,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毫不怯场,必须有勇气将自己的不足之处展示出来,让师傅在指导时能够更加直观和明了地帮助和辅导自己提升技术。还需要具备尊重和理解师傅的情感和背景,学会减少无关的干扰,让学习过程更加不受影响。

第四段:跟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跟师不是只学师傅手中的技艺,也需要学习师傅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按摩调理,如何更加精准和有效地认知病症和人体刺激的强度等。跟师时需要关注师傅的动作和指点,记录下清晰的技术流程和关键点,按照自身的理解去进行练习,不断地修炼并加以实际训练调整。

第五段:跟师的策略和应对方式。

在跟师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瓶颈和挑战,不同的师傅会有不同的习惯和标准,我们也得围绕着自身的特点和目标去打破自己的桎梏,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摈弃自己的老套方法和思路,迎接新方法和新思路,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应对新环境和不同的需求,让自己更加成熟和专业。跟着大师的步伐,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收获和成长,而这种成长和收获也将成为我们未来前进的资本。

结尾:结语。

跟师并不是简单的模仿他人,更是在创新和探索之中不断寻找自己的路径。跟师是一种积累和沉淀,并不是说跟师多长时间就一定能够学到多少,而是在跟师的过程中,如果打磨和提高自己的技艺,涵养自己的心灵,这个沉淀就能够在以后的人生之中不断为我们带来新的灵感和指引。

中医院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其中的经典难以被现代人理解,只有经过严格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奥秘。为了更好地深入学习中医知识,我选择了到中医院跟师学习中医理论和实践。

第二段:修身齐家。

在中医院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员不仅要学习中医经典,还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中医文化的价值。我们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同时也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只有修身齐家,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

第三段:切身体会。

在中医院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学习理论,还要临床实践。中医的临床经验主要来自于医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患者病情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总结。跟师学习,我们有机会亲身参与到中医临床实践中,感受医生们的经验和技能,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医的医疗方式。

第四段:传承和发扬。

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就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中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跟师学习,我们要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中医知识和技能,让中医不止于传统,更是与时俱进地与时代融合,走向全球。

第五段:结语。

总之,跟师学习是每个中医学员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从中医专家手中学到更加深入和实践的中医知识,亲身感受中医实践和研究的重要性。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也能更好地发扬中医文化的瑰宝,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一个月的儿科实习阶段转眼即逝,时间从指缝中悄然溜走,抓不住的光阴,犹如白驹过隙。

一个实习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实习阶段的开始,准备着实习阶段又一个接力。

进入儿科科室,我从带教老师那儿了解到,儿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涵盖了内科、外科的各种疾病情况。但儿童疾病的种类与成人大不同: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

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疾病特点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以及年龄小不会或不能准确描述病情,不懂得与医护人员配合,所以儿科护理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除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应细微敏锐,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

了解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后,我开始投身实习工作中。在临床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不断汲取和探索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许这些心得体会只是浩瀚大海中的水珠一滴;无垠沙漠中的沙砾一颗,但对我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就好像在广阔的沙滩上,一阵浪打来,留下无数闪闪发光的贝壳,点点滴滴都值得我去珍藏和回忆。也许这些收获相对而言是微小的,但我相信,成功是积累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之上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经过一个月的儿科实习,我又成长了许多,渐渐摆脱了学校的那份稚气,走向成熟。在“阵地”上,我学会的不止是一个护士最基本的技术,疾病的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与病人家属沟通。儿科的护理对象是小孩,对于每个父母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子女了,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都是本着为小孩着想的理念。除了要有精湛的输液技术,将病人的痛苦减至最轻之外,还要向病人家属做宣教,方面涉及很广,比如:饮食教育,环境,衣着,心理护理等。向家属宣教完之后,他们对我表示非常感谢,我自己心里也觉得特别欣慰,劳动成果得到赏识。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充分体现出“护士”这一角色的价值,而不是像机器一样工作,更多的是要充当健康教育者和病儿知心者。我在儿科就深有体会,比如科室里比较多的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首选化疗治疗。除了一些常规的'操作外,我们还应该做好对症护理。感冒的症状是发热、咳嗽、甚至全身症状,那么我们应该做到对症护理,注意室内环境,饮食清淡,休息等一系列的宣教。如痰液较多,还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于吸痰和拍背,雾化吸入等。同时要多与家属沟通,向其介绍有关知识,如病因,主要表现等。教会家长正确拍背协助排痰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用药,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如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等。在平时的实习工作中,我也经常看到带教老师向家长做宣教,这就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护理工作比较高的境界,只有转述给病人家属,才说明自己真正了解书本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对医患双方都是有利的两周的历练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对护士这一角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护士不光是护理活动的执行者,还是健康捍卫者和宣教者。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交际能力,将自身所学灵活应用到工作中去,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用双手给病人送去温暖,每一个操作都赋予病人康复的希望,让他们看到黎明的曙光。也许我们只是送去了微不足道的关怀,但这些积累起来,就是帮助病人度过难关的诺亚方舟。

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所能做到的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我正确认识了“护士”这一角色,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往后的工作中将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力求更好。

“工作”这座大山等待我无畏地攀爬。

跟师心得体会篇推拿

推拿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按摩疗法,以手法操作身体各种组织,通过运用不同的手法调整机体生理、生化和机能活动,来达到治疗、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推拿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将分享我跟随师傅学习推拿的经历,心得体会也许会对那些想要学习推拿的人们有所帮助。

第一段:选择跟师学习推拿的原因。

在选择学习推拿之前,我曾经尝试过自学,但是很快就发现自己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我开始考虑跟随一位专业的师傅学习。在很多人的建议和推荐下,我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口碑良好的师傅,开始了我的推拿学习之旅。我选择跟师学习推拿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要取得更为系统和全面的知识,而这正是跟师学习所能提供的。

第二段:师父传授的技能和知识。

在我学习推拿的过程中,师傅教我很多不同的技能和知识。从最基础的按摩手法到更高级的技巧,师傅都耐心地传授给我,而且照顾到我个人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让我比较快地掌握了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推拿的奥妙所在,这是自学所无法取得的。

与自学相比,跟师学习推拿更有优势。首先,跟师可以学到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对于提高自己的水平和素质都非常有帮助。另外,跟师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例如跟着师傅参加课外活动或是行业会议。最后,跟师可借助师傅在行业内的人脉资源,对自己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在跟师学习推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首先,时间和经济压力是最大的挑战。学习是一份工作,它需要时间和金钱。学习推拿也需要时间和费用,毕竟身体的培训需要连续不断的实习。其次,身体的疲劳和病痛是另一个挑战。学习推拿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和精力,有时可能会出现疲劳和病痛的情况。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跟师学习推拿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从师父那里学习推拿可以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获得更多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的机会。此外,每个人可能会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但是在师傅的指导下,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取得自己的进步和收获。学习太多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断学习和实践,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践,成为一名真正的推拿专家!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中医是我国的国宝、国粹,几千年来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及民族繁衍起到了重大作用。针灸学更是我国的文化魁宝,它是一门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学问,数千年来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臵。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它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受到世界各国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很多人希望了解它学习它,但是也许由于它的博大精深,很多人觉得无从学起,不知从哪入手。我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跟随朱宝医师从事了几年中医中药和针灸的临床诊治工作,耳濡目染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正如《黄帝内经》中记载“一针甫下,沉苛立起”,不由地深深迷恋上了这门古老的医术。在几年的实践中,我院三名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临床医师的指导,初步掌握了针灸、拔罐、蜡疗、熏蒸、按摩等几项中医适宜技术,并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在根据我们的学习经验谈一下几点针灸疗法的体会。

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在临床针灸治疗中,整体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在要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因素,还要注意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对患者的影响。平衡针灸创始人——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专家王文远教授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具有自身的调节修复功能。因此,在针灸的过程中要使患者去舒适的体位,积极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针灸疗法和疗效,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顾忌和怕痛的心理,积极配合医生,以期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与平衡取得更好的疗效。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的状态和体质,饥饿患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应取穴少,轻刺为宜;过饱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上腹部不宜深刺、直刺;出大汗、大出血及年老体弱者,针刺手法宜轻;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扎针。再次,人体在不同的季节影响下,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来适应。如春夏阳气升发在外,气血容易浮于体表,故皮肤松驰,腠理开泄,人体就以出汗散热来调节。秋冬阳气收敛内藏,气血闭于内,故皮肤致密,出汗减少,体内必须排出的水液就从小便排出。因此在春夏季节针灸后的患者皮肤松驰,腠理开泄,易至风邪入侵,务必叮嘱患者不要急于洗澡和吹风,以免加重病情。

1.先后次序的灵活应用由于人体每一个穴位的主治功用不同,因此取穴时有主穴和配穴之分。在我院朱宝医师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针灸学的普遍应用的“八要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透。这八句话,共四十个字。每一句讲了一个穴位,一句五个字,即讲了一穴位,又讲了它治疗的部位。对于初学针灸的我们在配穴方面有很大的启示。朱宝医师还特别强调取穴的先后次序,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病人分清主次,灵活掌握取穴的先后顺序。如发作性痛症,易先刺远隔穴位,运用导气手法,通过经络的远隔诱导作用,使疼痛改善后,在刺痛处穴位,就可避免病变部位因疼痛过敏引起的肌肉紧张,造成进针困难,加重疼痛。又如胃痛时常先刺远端足三里穴,再刺中脘;三叉神经痛先泻合谷,再取头面部穴位。可见,取穴的先后顺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

2.循经选穴的原则临症选穴配伍,朱宝医师倡导按照“循经选穴”的原则,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病机和症候,在其所属或相关的经脉上选穴配方。在明确辩证的前提下,直接选取与病情相关经脉上的穴位进行治疗,临床上常取经脉循行远隔部位的经穴作为主穴,这些穴位是经络之上下、出入的处所,具有远近联系的功能,对本经头面、躯干、脏器等疾病,有直接的治疗作用。前面所提到的“八要穴歌”正是临床循经取穴法的高度概括。在临床应用中以本经取穴和他经取穴多见。如手厥阴经病变出现的心绞痛、心悸取内关,手太阴经病变的咳嗽取尺泽,咯血取孔最等。此外还有中病旁取,远近取穴法等多种取穴法,临床上根据病情酌情应用。

3.疼痛选穴以“以痛为愉”的原则在循经选穴的基础上,直接选取患部经脉循行所达的穴位,以局部选穴为主。如眼病取晴明,耳疾取听宫,膝痛刺犊鼻等。

4.灵活补泻,辨证施治在补泻手法的应用上,朱宝医师重视针刺手法,认为恰如其分的运用补泻手法是针灸疗效的关键,认为进针得气后,应根据个体生理、病理状态的不同和气血盛衰辨证施治,采用不同的用针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将补针和泻针分为轻、平、大三类,即轻补、大补、平补、轻泻、大泻、平泻、平补平泻等七法。对不同的病人甚至同一病人,都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病情变化辨证施治。如一例胆绞痛患者的治疗,初期采用大泻法针刺阳陵泉止痛后,改用平泻法刺其他穴位,使经气保持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针灸理疗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如大海般浩瀚渺茫的中医世界里,这些都只是皮毛,总结出一点体会与心得,与各位同仁共同学习,不足之处,请见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