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方法研究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教学方法研究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发布时间: 2023-12-01 01:06:13

心得体会可以成为我们成长的里程碑,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前行。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

从汉字的造字原理来看,汉字是由笔画和部件构成的。一定的部件结构又是以一定的构件法则为背景,带有一定的意念色彩。汉字教学若能通过对汉字造字法的直观分析,运用联想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教会学生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对字形分析综合,把识字的过程变为思维活动的过程,把识字学习纳入智力训练的轨道。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充分利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观具体想象的特点,发挥无意注意的暗示作用,扬长避短,可以使儿童心理发展与汉字特点间的矛盾迎刃而解。因此,在汉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大量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根据孩子们的特性,让教学更生动、活泼。

一、了解汉字、汉字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古时在人们还没有发明文字的时候,就以结绳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事。随着人类的进步,结绳记事已经不能满足日渐繁荣的事务。于是,聪明的人们就试着把一些事物画成一种符号,刻在龟背兽甲上。殷商的甲骨文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终于初步形成了汉字的规模。自从有了汉字,人们就能用汉字记录大量的信息,而别人也能从这些记录中了解到无限宽广的知识。而了解这些记录的前提,就是我们必须要识字。

汉字就是记录汉语书写符号的文字。而要了解汉语言,就必须学习汉字。在学习汉字的同时,要先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得过程。汉字起源的时间,大约是在甲骨出土以后。据史书上的记载,认为汉字起源于距今约有四千五百年左右的黄帝时代,而甲骨文的应用时间大约是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古时的人们在还没有发明甲骨文的时候,是以结绳记事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记录。后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智慧也趋于完善,为了应付较为繁荣的事务,结绳记事已不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一些事画成一种符号刻在龟背或兽骨上,而这些象形的符号不是用作图饰而是一种标志符号。渐渐地经过漫长的时间,就初步形成了汉字的规模。所以说汉字是起源于图画,而又由图画发展演变为文字的。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不仅在造字的方法上、字体的结构上,还有字音、字意、字量等许多方面,皆取得很大的成就。汉字在演变历史上,大体是由甲骨文而金文、大篆、六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体、草书、行书为发展顺序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汉字识字教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新阶段。学者们对其看法及研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总结,大致上有以下三种研究:

1、从汉字本身特点出发进行了探讨: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结构单位,以形表意是汉字的根本特点,关于这一点,吕叔湘先早就指出。根据这一点,戴汝潜先生(《汉字教与学》主编)认为各种汉字识字教学法都有其各自不同特点的出发点和逻辑体系,尽管存在些差异,但是这些汉字识字教学法没有哪一种不是以汉字自身的文字学、语音学规律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即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有一些学者是对汉字起源、性质、历史演变规律等汉字本体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总结出相应的汉字识字教学方法。例如谢锡金学者在《汉字教与学》一书中提出针对文字特征的识字法--部件识字法、注音识字法、字理识字法、韵语识字法等。黄宇鸿学者在《古代汉字教学方法探索》一书中归纳出三种方法:先识字后读书法、六书析字法、归类识字法。再如霍玉生先生在《传统“六书”说用于小学识字教学的理论探讨》一文中指出,以许慎的“六书”理论为知道,根据汉字以形表意的根本特点来教学汉字,是一种科学的汉字识字教学方法,是目前走出小学汉字识字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

2、有的学者在教学过程中直接进行试验,然后得出相关结论。例如“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识字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实验——坚持寓识字于读写之中,采取“边读书,边识字”的作法——这项试验,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努力,最终取得了明显的教学结果。再如江新学者在《“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中,是以两组识字水平相同的留学生为实验对象的,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3个月的教学实践,结果显示,“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一组的效果更好。潘先军学者的《对外汉字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马明艳学者的《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赵明德学者的《对外汉语教学改革探索》等等。

3、汉字的教学分为基础汉字教学和对外汉字教学,加上近年来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逐渐增加,对外汉字教学也逐步成为重点,所以有些学者将对汉字的教学方法研究成果重点应用到对外汉字教学上,通过观察、试验,总结出适合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例如万业馨学者的《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梁彦民学者的《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崔永华学者的《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石传良和罗音合著的《理据识字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方法》、迟安然的《“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等等。

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有的是对汉字本体研究不足,有的理论研究存在缺陷,亟待完善。

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的音、形、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的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的技能。

学习汉字被认为是学习汉语的最大难点。因为汉字与西方文字性质不一样。首先汉字是汉语书写形式的方块字,由笔画组成,难写难记,不同于西方的字母文字。其次,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具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字音和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很明显;西方文字是表音文字,文字直接记录语音,易学易记。汉字具有这样的性质,使得小学生在认读和书写上有较大的难处。谢锡金学者在他的《综合高效识字法》一书中也提到过学习汉字存在的“三多三难”的问题,即“字多难记,形多难写,音多难读”。这三个问题就使小学生以及汉语零基础留学生学习汉字认读、书写、应用的周期延长,进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识字教学的难度。

四、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字之一,但汉字不能表音,因而给学习汉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汉语拼音它为汉字注音,避免了传统的直音法,反切法乃至注音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很多缺点,帮助读准字音,学好普通话,教师在字音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一注音工具,提高识字效率。在和学生的接触交谈中,始终用标准的普通话跟学生交流,来巩固学习的成果并为以后的教学内容做个铺垫。

汉字的用途不仅在于记录,也是实践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汉字教学时,准确的发音也是学好汉字的关键。汉字很英文不同,有的汉字虽然能从字形上会懂它的意,却不能从字面上直接看出发音。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们首先就是教会学生汉语拼音。反复的跟读带读拼音音节,逐步纠正一些错误的发音。当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学生就能通过查看字典、阅读带拼音的书刊自主的学习汉字,为学生学习汉字扩宽渠道。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和学生用普通话交流,有利于学生进行发音的练习,也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师能在发现错误时及时纠正。

五、发挥想象,趣味教学。

我们的汉字有一个特点,有部分的形声字。它突破了汉字知表意的局限,由一边的形旁表意义,一边的声旁表示声音,合起来构成新字。有时候改变一个形旁就变成另外一个字了。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笔画和部首后,将形声字进行归类比较,运用联想。如:“扁”,“编织”的时候我们要用丝带来织,所以“编”是“绞丝旁”;“走遍”大地的“遍”要用脚走,所以用“走之底”。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能清晰的区分这几个字了,更方便于记忆。

除了形声,汉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形象。古人根据事物的形态创造出汉字,今天我们也可以通过汉字演变的过程来帮助学生记忆汉字。教学“山”字,三竖就像山峰一样,教师可以通过搜索一些象形文字的图片,先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再由象形文字转化到现代文字来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猜字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对于一些字形较复杂的汉字,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共同创造适合学生自己的记忆方法,如教学“坐”,我们可以看成“两个人坐在土地上”;教学“德”,可以和学生一起编个顺口溜“十四个人一条心就是德”等等。

六.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形。

(一)利用媒体,直观教学识记字形。

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一些象形字的教学时,这些字对物的某一部分进行勾勒,这些字都是按实物演变而来的,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汉字演变过程来帮助学生认识象形字。在进行“山”的教学中,我先在电脑屏幕上出现一座山,然后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技术,把这座山逐步演变成汉字“山”,学生在看的过程中知道了汉字“山”的笔画位置,而同时如此直观的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比较,识记字形。

由于汉字中更多的是形声字,它突破了汉字只表意的局限,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成符号,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表示意义,一个表示声音,合起来构成新字。很多时候改变形旁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而汉字自行有可以拆开,又可以拼组,一般有部首和部件两部分组成。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笔画和部首后,利用对比,可以较快掌握其它形状相近的字。如:由“工”而到“江”“缸”到“红”,通过比较形旁,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字形。又如“喝”和“渴”,通过比较形旁记住字形。

(三)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把汉字字形的记忆编写成顺口溜等,可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积极性。如:在识记“太”时,教学生读“大字里头多一点”,在识记“坐”时,教学生“两个小人背靠背坐在土字上”。

七、创设情境进行字义教学。

(一)运用教具理解字义。

在低年级字义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通过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事物。例如,学生没有见过“竹笋”,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实物,了解字义。学生没有见过“雪”,可以通过看图或看录像来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准确地了解了字义,也扩展了知识面。

(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如,理解“朦胧”,可以启发学生说说在雾中看景物的感觉;教“开心”一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每当自己玩得非常高兴时的心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字词的意思,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也、很、还、更”等字义很抽象,学生难理解,教师用语言也不易表述清楚。如将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便可以化难为易。汉字具有一字多义的特点,如,“深”的基本意思是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大。而“夜深了”里的“深”指时间长久;“深蓝色”中的“深”是说颜色浓;“这句话的意思太深了,所以孩子不理解”中的“深”指深奥、难懂。遇到多义字,就要把它放到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

(四)借助演示动作理解字义。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如学“搓、捧、掰”时,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表示字义的动作;学“神气”一词,可以演示神气的表情等。

八、教授方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一)培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姿势。

(二)激发兴趣,教给学生快乐地写字。

写字是一种枯燥的学习,要使学生乐于写字,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可以这样做:1.讲故事。我经常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喜欢名人的心理,收集古今书法大师少年时代练字的传说和故事,讲给他们听,激发了学生热爱写字的情感。2.看趣图。古代的象形文字就好像是一个个有趣的图画,如画出三条波浪、一只眼睛等,学生经过观察能很快分析出是“水”、“目”这类字。学生通过比较了解了古今字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观察能力。

(三)善激励。

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的红星,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平时,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每个单元都有一次写字比赛。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小学生写字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当学生产生疲劳、烦躁的情绪时,我适时地放些舒缓悠扬的轻音乐,使学生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练习中,使他们始终有一种饱满的情绪,避免了习字的单调乏味。

九、经验与不足。

经验,了解教授对象特点: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年龄、心里接受能力等特点,运用不同的汉字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汉字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必须遵循规律,否则要走弯路。汉字教学又是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而更新的方法,则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造。让我们一起努力,开拓汉字教学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戴汝潜、谢锡金.《汉字教与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2]黄宇鸿.古代汉语教学方法探索[j].广西社会科学2004(8)。

[3]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2)[4]潘先军.对外汉字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j].汉字文化1999(2)[5]马明艳.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6]赵明德.对外汉字教学改革探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7]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0(1)[8]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9]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创造,它把字形同字义直接或间接地结合起来,书写时以形表意,认读时见形知意。

从汉字的造字原理来看,汉字是由笔画和部件构成的。一定的部件结构又是以一定的构件法则为背景,带有一定的意念色彩。汉字教学若能通过对汉字造字法的直观分析,运用联想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教会学生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对字形分析综合,把识字的过程变为思维活动的过程,把识字学习纳入智力训练的轨道。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充分利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观具体想象的特点,发挥无意注意的暗示作用,扬长避短,可以使儿童心理发展与汉字特点间的矛盾迎刃而解。因而,汉字教学要讲究教学方法。

2.了解汉字、汉字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汉字就是记录汉语书写符号的文字。而要了解汉语言,就必须学习汉字。在学习汉字的同时,要先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得过程。汉字起源的时间,大约是在甲骨出土以后。据史书上的记载,认为汉字起源于距今约有四千五百年左右的黄帝时代,而甲骨文的应用时间大约是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古时的人们在还没有发明甲骨文的时候,是以结绳记事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记录。后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智慧也趋于完善,为了应付较为繁荣的事务,结绳记事已不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一些事画成一种符号刻在龟背或兽骨上,而这些象形的符号不是用作图饰而是一种标志符号。渐渐地经过漫长的时间,就初步形成了汉字的规模。所以说汉字是起源于图画,而又由图画发展演变为文字的。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不仅在造字的方法上、字体的结构上,还有字音、字意、字量等许多方面,皆取得很大的成就。汉字在演变历史上,大体是由甲骨文而金文、大篆、六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体、草书、行书为发展顺序的。

3.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字之一,但汉字不能表音,因而给学习汉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汉语拼音它为汉字注音,避免了传统的直音法,反切法乃至注音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很多缺点,帮助读准字音,学好普通话,教师在字音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一注音工具,提高识字效率。在和学生的接触交谈中,始终用标准的普通话跟学生交流,来巩固学习的成果并为以后的教学内容做个铺垫。

4.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形4.1利用媒体,直观教学识记字形。

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一些象形字的教学时,这些字对物的某一部分进行勾勒,这些字都是按实物演变而来的,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汉字演变过程来帮助学生认识象形字。在进行“山”的教学中,我先在电脑屏幕上出现一座山,然后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技术,把这座山逐步演变成汉字“山”,学生在看的过程中知道了汉字“山”的笔画位置,而同时如此直观的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4.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比较,识记字形。

由于汉字中更多的是形声字,它突破了汉字只表意的局限,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成符号,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表示意义,一个表示声音,合起来构成新字。很多时候改变形旁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而汉字自行有可以拆开,又可以拼组,一般有部首和部件两部分组成。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笔画和部首后,利用对比,可以较快掌握其它形状相近的字。如:由“工”而到“江”“缸”到“红”,通过比较形旁,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字形。又如“喝”和“渴”,通过比较形旁记住字形。4.3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把汉字字形的记忆编写成顺口溜等,可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积极性。如:在识记“太”时,教学生读“大字里头多一点”,在识记“坐”时,教学生“两个小人背靠背坐在土字上”。5.创设情境进行字义教学5.1运用教具理解字义。

在低年级字义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通过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事物。例如,学生没有见过“竹笋”,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实物,了解字义。学生没有见过“雪”,可以通过看图或看录像来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准确地了解了字义,也扩展了知识面。5.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如,理解“朦胧”,可以启发学生说说在雾中看景物的感觉;教“开心”一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每当自己玩得非常高兴时的心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字词的意思,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3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也、很、还、更”等字义很抽象,学生难理解,教师用语言也不易表述清楚。如将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便可以化难为易。汉字具有一字多义的特点,如,“深”的基本意思是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大。而“夜深了”里的“深”指时间长久;“深蓝色”中的“深”是说颜色浓;“这句话的意思太深了,所以孩子不理解”中的“深”指深奥、难懂。遇到多义字,就要把它放到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5.4借助演示动作理解字义。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如学“搓、捧、掰”时,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表示字义的动作;学“神气”一词,可以演示神气的表情等。6教授方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6.1培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姿势。

6.2激发兴趣,教给学生快乐地写字。

写字是一种枯燥的学习,要使学生乐于写字,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可以这样做:(1).讲故事。我经常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喜欢名人的心理,收集古今书法大师少年时代练字的传说和故事,讲给他们听,激发了学生热爱写字的情感。(2).看趣图。古代的象形文字就好像是一个个有趣的图画,如画出三条波浪、一只眼睛等,学生经过观察能很快分析出是“水”、“目”这类字。学生通过比较了解了古今字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观察能力。(3).善激励。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的红星,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平时,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每个单元都有一次写字比赛。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小学生写字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当学生产生疲劳、烦躁的情绪时,我适时地放些舒缓悠扬的轻音乐,使学生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练习中,使他们始终有一种饱满的情绪,避免了习字的单调乏味。

7.总结。

综上所述,汉字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必须遵循规律,否则要走弯路。汉字教学又是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而更新的方法,则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造。让我们一起努力,开拓汉字教学的未来。

水果保鲜方法研究心得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已成为人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在购买水果之后,如何保鲜就成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实践尝试和借鉴他人的方法,总结出了几种较为有效的水果保鲜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心得的总结。

一、适当的温度。

针对不同种类的水果,我们需要注意的第一点是要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及喜好温度。例如,大多数水果的推荐保存温度在4°C至12°C之间。但是莓类水果因其细皮嫩肉、较容易变质,所以推荐保存在1°C至3°C的低温环境中。而对于热带水果,如菠萝、芒果等,因其喜欢高温多湿的环境,保存时可将它们放置在环境温度在10°C至13°C,湿度在80%至85%的冰箱中以提高保鲜效果。

二、分类保存。

除了了解不同种类水果的喜好温度,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水果的分类保存。不同种类的水果之间宜分开保存,避免放在同一个容器或盘子中,以免交叉污染和使它们相互影响。例如,苹果、梨、桃子等含有乙烯气体的水果,不宜与香蕉、荔枝、葡萄等散发出相同气味的水果放在一起,以防止它们的熟化速度加快,加速变质。

三、选择合适的包装。

水果的包装也是保鲜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软皮水果,如草莓、樱桃等,要选择透气性好、防摩擦、不易变形的包装搭配,例如保鲜膜、纸巾、竹篮等。硬皮类水果,如橙、柚子等,可以选择薄膜袋或网袋进行保鲜,这样可以避免水果在搬运中摩擦变形,又可以在透气性好的条件下减缓氧气的进入和水分的蒸发,从而延长其保鲜期。

四、对水果进行预处理。

针对不同的水果,预处理方法也不同。例如,柑橘类水果最好在正常温度下保存,但对于可能已经受损的柑橘,可以将它们浸泡在盐水中进行清洗消毒,除去对其保鲜不利的细菌和病毒。而对于水分含量较高的水果,如西瓜、菠萝等,须将其肉切成适当的大小后,放入密封袋中,再放入冰箱中保存,可以减缓水分的蒸发,延长果肉口感的持久时间。

五、及时食用。

最后,及时食用也是水果保鲜的重要环节。即使采取了各种科学的保鲜措施,也需要在保质期限的情况下及时食用,以充分发挥水果的营养价值和美味味道。在食用之前,也可以通过淋一些柠檬汁或凉开水等方式,将水果的外层进行消毒处理,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总之,保鲜水果要注意温度、分类、包装、预处理和及时食用等因素,并要根据不同种类的水果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保鲜措施。保鲜水果不仅可以节省资源,还有益于人们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人享受到新鲜美味的水果所带来的美好感受。

教育方法研究心得体会

教育方法对于教育的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领域,不断研究和改进教育方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经过我个人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教育方法研究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研究教育方法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确实,理论对于教育方法的研究是基础和指导,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发现不足并进行改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尝试和比较,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教育方法研究时,理论和实践需要相辅相成,才能得出科学有效的结论。

其次,了解学生的需求是进行教育方法研究的关键。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在其中获益。因此,教育方法研究者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背景进行适应性调整。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只有将教育方法与学生需求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教育方法研究时,学生的需求和适应性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第三,多样化的教育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方法的多样化是指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这种多样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多重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中尝试使用了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结果发现学生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都明显提高。因此,教育方法的多样化是进行教育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四,关注教育方法的创新和实践。教育方法的创新是指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改进和尝试,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我个人的实践中,我常常关注教育领域的新发展和新理念,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同时,教育方法的实践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因此,教育方法的创新和实践是促进教育方法研究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最后,教育方法研究需要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方法研究不能停留在学院里的实验室,而应该贴近实际,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只有在实际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才能真正了解教育方法的效果和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教育实践中,我不断尝试和改进教育方法,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因此,教育方法研究者应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实际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以促进教育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总之,教育方法研究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领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注学生需求、多样化教育方法、创新和实践,以及与实际教育相结合,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有能力和素质的优秀学生。对于我个人来说,教育方法研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工作,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可以在这个领域中有更多的突破和进步。

水果保鲜方法研究心得体会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水果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如何保鲜水果,延长保存时间并保持其营养价值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在长期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对水果保鲜方法的研究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保存水果。

第二段:冷藏保鲜法。

冷藏常被看作是保鲜的最佳方法之一。水果在室温下易受到热、湿、霉菌等的侵蚀,而低温环境能将细胞分解减缓,延长水果的使用寿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水果对温度的要求并不相同,而且冷藏时间也有所区别。比如,苹果可以放在2度至10度的环境下保存一个月,而柿子要放在5度至7度的温度下才能最佳保存。因此,在冷藏水果时,需要先了解每种水果的保鲜温度和时间,并掌握好使用时的方法。

第三段:盐水泡法。

盐水泡法也是一种简单、经济、实用且可以延长水果保质期的方法。将水果放入盐水中泡20分钟到半个小时,水果的表面就能形成一层保护膜,减缓细胞的腐败速度,保护水果不受细菌的感染。此外,盐水泡法还可以去除水果表面的杂质、残留物,提高水果的卫生安全。但是,盐水的浓度也需要掌握好,过高的浓度会使水果脱水变硬,过低的浓度则无法达到防腐功能,需要根据不同的水果掌握好合理的盐水浓度。

第四段:真空保鲜法。

真空保鲜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水果保鲜方法。将水果放在真空袋中,将空气抽出,使水果不受氧气和细菌污染,从而保鲜效果更好更长。真空保鲜法不能改变水果的营养成分,而且还可以避免水果与其他食物交叉污染。此外,真空保鲜法还能抑制氧化反应,保持水果的风味和味道。但是,由于真空包装设备价格昂贵,所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采用真空保鲜法。

第五段:结语。

水果保鲜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几种水果保鲜方法的研究心得体会,它们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应范围。然而,我们需要鼓励大家创新思考,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延长水果的保存寿命,并且用科学的方式合理安排食用时间,保证水果的营养价值和风味。

科研方法研究报告心得体会

科研方法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于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界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最近,我在进行一项科研项目时深入研究了科研方法,通过撰写研究报告,我对科研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在进行科研方法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好的研究方法是确保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首先,明确研究目标是开始研究之前的关键步骤。我意识到明确的研究目标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组织研究过程,并确保我所做的实验和数据分析与研究目标一致。其次,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是取得良好研究成果的保证。有一个好的研究计划能够帮助我分配时间和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另一个我在科研方法研究中得到的重要体会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科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据的质量和分析方法将直接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收集高质量的数据,我首先确保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包括样本的选择、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数据采集的方法等。其次,我注意到数据分析应该根据研究问题选择相应的统计方法。我深入学习了不同的统计方法,并选择了适用于我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正确选择和使用统计方法,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数据,并得出可靠的研究结论。

此外,科研方法的研究还使我明白了科研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一方面,与他人的交流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科研方法的理论知识。我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和讨论会,与其他研究者交流分享经验和思路。另一方面,与他人的合作也能够相互促进研究的进展。我的研究课题需要进行大量实验和数据分析,与同事的合作使我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这些工作。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不仅促进了我自身的成长,也为整个研究团队的进步贡献了力量。

最后,我在科研方法研究中体会到了科研的持之以恒和不断学习的重要性。科研方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领域,新的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而且科研项目本身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因此,作为一个研究者,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科研方法的知识,并持之以恒地投入研究工作。我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会议和持续的实践,努力保持自己在科研方法领域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科研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科研方法的机会。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科研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研究成果的影响。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研究目标的明确、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以及持之以恒和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科研方法,为科学界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水果保鲜方法研究心得体会

水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在有些季节,市场上的水果供应薄弱,价格较贵。因此,为了保持水果的新鲜和营养,我们需要了解水果保鲜方法,以充分利用已购买的水果。近来,我研究了一些水果保鲜的各种方法,并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巧。

第二段:制定水果购买计划。

要保证水果新鲜,首先要制定一个水果购买计划。计划包括水果的种类、数量、购买时间以及保鲜的方法。在购买水果时,要优先选择成熟度合适、没有明显伤痕和淀粉质含量低的水果。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这样的水果的品质更好,寿命更长。此外,购买前请检查水果的新鲜程度,以确保不会在家庭使用时出现问题。

第三段:选择最适合的保鲜方式。

为了保持水果的新鲜,有许多方法可以选择,例如储存于冰箱中,封装保存,制作酸类饮料,烘干,速冻等。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步骤。例如,苹果可以在冰箱的高湿度区域储存,橙子则是最好在30°C左右的室温下存放,在纸袋或盒子中保持干燥。此外,对于容易变质的香蕉和草莓,最好是在室温下放置,并尽快食用,以避免水果腐烂或变质。

第四段:采用一些小技巧。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保存水果。例如,储存新鲜水果的最基本方法是它应该在储存之前清洗干净。此外,可以使用一些专用工具,如保鲜盒、保鲜膜、食品真空机、黄瓜腌制器等来延长水果的新鲜期。对于一些需要削皮的水果,如芒果和木瓜,削皮后应在冰箱中储存威力会更佳。应尽可能避免将不同类型的水果混合在一起,因为一些水果会放出乙烯,这会导致其它水果过早腐烂变质。

第五段: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注意水果在质量和寿命方面的变化。购买时要选择新鲜水果,并采用合适的保鲜方法。此外,为了让我们的食品保持新鲜,不渗透和耐腐清洗工具以及知识技巧和小常识都是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不同种类的水果,采取合适的方法来存储水果,并通过预防措施来节约开支。总之,充分利用保鲜方法,可以长时间保存水果,让我们能够享受这些美味的食品。

教育方法研究心得体会

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实践中采用的一种系统的教学行为方式和方法体系。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教育方法的研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逐渐感受到了教育方法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在教育方法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教育方法是教学的灵魂。

教育方法是教学的灵魂。教育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育实践中,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学效果必然不同。因此,教育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教育方法,我发现教育方法的选择与学生的特点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育方法研究需要不断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教育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过时的教育方法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也无法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我在教育方法研究中始终秉持着创新的理念。我会关注教育前沿的理论、新的教育技术和国内外的教育改革经验,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方法研究需要结合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发现教育方法的作用和效果。个人的研究成果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验证和应用。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积极尝试和应用新的教育方法,并记录下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教学成果。通过实践和反思,我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方法研究需要合作。在教育方法研究的过程中,我不仅会与同事们交流教学心得,分享教育方法的应用经验,还会与学校的专家、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合作,我可以获取来自不同角度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研究。同时,合作也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使教育方法研究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教育方法研究使我不断成长。通过不断地研究教育方法,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能,也丰富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和知识储备。同时,教育方法研究也增强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理解和热爱。我深深地体会到,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我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和学习成果,也可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结:教育方法研究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它需要我们保持持续的热情和耐心,同时也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通过教育方法研究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优质教育。这是我在教育方法研究中得到的重要体会和认识。

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研究

大学语文已成为大学里增强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而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大学生大多对中国古代戏剧较为陌生,学习古代戏剧作品较为困难,因此在给他们上古代戏剧作品课时,笔者探索并采用了一些较为可行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复述法、影像呈现法、课件展示法、情景再现法、“创设意境”法,角色体验法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撰为此文,以期分享。以下笔者就以杨胜宽、陈晓春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中的精选课文《牡丹亭惊梦》(游园)[1]150-151为主要教学案例,并适当借助自己所教大学语文中的其他相关戏剧作品,探析上述教学方法。

一、故事复述法。

笔者在给大学生们上汤显祖《牡丹亭惊梦》(游园)之前,提前布置了作业———阅读汤显祖《牡丹亭》,并复述故事。因此,上该课时,首先让学生自愿复述《牡丹亭》的故事。从上课情况来看,一般都会有学生主动站起来按教师的要求(重点突出、简练、清楚、详略得当、流畅的复述故事),抓住《牡丹亭》的主要线索复述故事。这里就不再重叙学生的复述了。只是强调一下教师除对复述提出一般要求以外,还应提示复述必有的一些要点:

(一)复述故事以情节为主,但应注意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规定的典型环境,以及经典文词。

(二)复述故事,关键性的节点必须有,这样才能完整而精要。《牡丹亭》故事的节点大致是:

1.严父迂师,管教甚严。

2.私出游园。

3.梦中幽会。

4.相思成疾而亡。

5.柳生得画像,与丽娘幽魂欢会。

6.丽娘复生,杜柳结为夫妇。

7.杜父以柳为盗墓贼,拒不认婿。

8.遵旨大团圆。当一位同学形象生动的按上述主线与剧本相关情节和老师的要求复述后,其余同学会予以适当的补充,此时,学生们会沉浸于充满传奇性的戏剧里,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古代戏剧的积极性,又使大家熟悉了剧情,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讲授该教材中马致远的戏剧作品《汉宫秋》时[1]148-149,由于王昭君之事,年代久远,流传过程中说法不一,一说昭君是因为爱国爱民,自愿出塞和亲的;一说昭君出塞和亲是被迫无奈的,在汉朝与匈奴的边界投江自尽的。因此,采用故事复述法十分必要。课前,让学生查阅昭君出塞的相关资料,熟悉昭君出塞的两种不同的故事,比较两种故事的异同,理解昭君出塞的情怀,并阅读《汉宫秋》原文。在课堂上让他们按《汉宫秋》关键性的节点,对其故事加以形象、生动的复述。这样,学生们对《汉宫秋》的故事,昭君出塞的复杂情怀就会有较为全貌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材里所节选的《汉宫秋》的文本在学生的脑海里就不会是抽象空洞的了。同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的记忆、概括、理解、逻辑思维等能力。这样的方法也可用于《西厢记》《长生殿》等其他的古代戏曲作品的讲解与理解。

二、影像呈现法。

大学语文教学应更多地介入多媒体教学。其中形象、生动、直观的影像呈现法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将戏剧作品以影像呈现。当这种方式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以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可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笔者教授汤显祖《牡丹亭惊梦》(游园)时,在学生复述故事之后,即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许珂导演,梅兰芳、言慧珠主演的昆曲电影《牡丹亭游园惊梦》,影片中,演员扮相靓丽,服饰典雅,唱腔优美,配乐和谐。旦、贴、生配合默契,将杜丽娘“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的美貌“,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赞叹,“恰三春好处无人见”的遗憾,“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的哀叹,梦中生(柳梦梅)“一片闲情爱煞你”的深情表白,生旦携手的缠绵,巫山云雨的欢梦等都完美地展现出来了。学生通过对影片的观看,不仅可以具体地感受到戏剧中角色之美、人物之个性、剧情之离奇、情节之动人、唱腔之悦耳动听等,更能体味到封建时代闺阁小姐被封建礼教禁锢的痛苦、对自由的渴望、对爱情的期盼、对封建礼教的婉曲反抗等。在讲《汉宫秋》时,也为学生适时播放了黄梅戏《汉宫秋》的视频。影像呈现法,能让学生目视耳听、身临其境地进入古代戏剧的场景中,去领略中国古代戏剧的特别之美。以此铺垫后,再讲文本就不会让学生感到陌生和疏离了。

三、课件展示法。

对相关作品的作家的介绍只用文字叙述,不够形象、直观,其阐释、讲解一般是纵向贯穿、横向展开、纵横交叉、错综复杂,与作品形象性内容比较,更具理性思考,不易把握与记忆。教师借助详细的板书又较费时。而课件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使问题得以解决。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

教案。

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使用多媒体课件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出条理清楚、图文并茂的作家生平介绍使单调的线性化陈述与阐释变得形象可感宜于学生把握和记忆。如介绍《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可运用课件:第一张课件图片用米黄色作背景然后用深蓝色、楷书、加粗三号字体在背景色与模版上方居中处推出汤显祖及生卒年蓝色沉静、庄重、醒目易于记忆。在模版的左上方放入汤显祖富有特点的古代画像———头像。

在模版的右上方用深棕色写出:

一、汤显祖生平。提行,宋体、深紫色、加粗小三号字写出:汤显祖,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早有才名,他精通古文诗词、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接着第二、三、四张,图文并茂地介绍汤显祖的坎坷仕途与其戏剧创作及代表作品,这样,学生通过汤显祖的画像和老师结合课件对其生平的形象、生动、有力度的讲解及师生的互动,就能够具体、生动地感受其形象、气质、精神风貌等,了解其坎坷的人生、复杂的情怀,理解其创作的艰辛,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作者形象,这是传统的文字描述式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容易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较快地理解与接受所讲内容,同时缩短古代作家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心距。接下来师生进入汤显祖《牡丹亭惊梦》(游园)的欣赏、理解、审美,就是水到渠成了。课件不仅具有生动性、联想性、直观性,补充性等特性,还有其特别的色彩美、意境美、画面感、情景感等优势,对戏剧作品中那些含蓄、跳跃的唱词有较强的补充性。这就使学生随之产生一定的联想、思考,深思其意蕴,进入戏剧作者所表现的特定情节,感受戏剧唱词的特有内涵,走进戏剧中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其不同阶段的特有情感,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畅游于其特定的意境之美,因此,教师在讲授唱词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课件配合教学。笔者在讲授《牡丹亭惊梦》(游园)的一些唱词时,因其具有较强的含蓄性、跳跃性与较深的思想意蕴,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与欣赏,所以主要制作、运用了一些符合唱词剧情、内容、情感,学生容易看明白,易于联想、思考、理解、欣赏的幻灯片介入教学过程。如唱词【皂罗袍】的讲解。【皂罗袍】是脍炙人口的名曲,文词精美,抒情经典,影响广泛,《桃花扇传歌》和《红楼梦》第23回都曾引用。

教师作了上述提示后,便推出第一张幻灯片。第一张幻灯片,用白色作背景色,在左上方插入开放的粉红色桃花,右下方插入灰色的废井与隐约可见的破败的院墙,居中的上方,用深紫色、二号字、隶书写出原唱词一、二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唱词隐含深意,含蓄、跳跃,因此使用了深紫色。紫色是矛盾色,具有双重表情性,既蕴含戏剧主人公所处时代的黑暗,被封建礼教桎梏失去自由的痛苦,青春虚度,如花似玉却无人欣赏、无人爱,情怀悲忧、抑郁;又透露出杜丽娘对春景春光之美的惊异与赞美;色彩的运用正隐喻式地表现了杜丽娘的矛盾情怀。画面上怒放的桃花,充满活力,如青春美貌渴望爱情的杜丽娘。但姣美的桃花等花儿却不幸被迫把自己都交付给了废井、颓垣,这样不和谐的画面,显现其含蓄性,连接其跳跃性,容易引领学生进入悲凉的意境,引发学生的相关联想、思考,这时,伴随着画面是教师的讲解与分析,然后教师适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表个人见解。教师则斟酌时机给出合于情理的答案,并放映有答案的第二张幻灯片。接着,根据教师继续讲该解唱词的需要,有序放映以下相关的既有诗情又具画意,又能表现戏剧特定情节,使人感受唱词的特有内涵、情感的课件图片,配合教师的教学。笔者讲解教材节选的《汉宫秋》第三折里“灞桥送别”的【七兄弟】【梅花酒】【收江南】等唱词,仍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唱词里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予以生动、形象的展示。如讲解【收江南】时,先放映相关幻灯片。这张幻灯片用黑色作背景色,在左上方置入昭君的美丽画像,右下方插入汉元帝黯然神伤、独坐空宫的图片,居中的中上方,放置烛台与流泪的红蜡烛,居中的下方用白色、二号字、华文行楷书写出原唱词中的:“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在学生充分感受课件画面后,教师依据原唱词结合课件予以讲解:画面里的黑色暗示出昭君出塞后汉元帝的绝望。悬挂的美丽的昭君画像,表现皇帝对昭君的爱恋、牵挂与不舍。独坐的汉元帝,以此反映他痛失爱妃后内心的孤独、寂寞、忧愁、痛楚等情怀。课件中的唱词,充分表现了汉元帝此时此刻难言的各种感情……唱词里的愁泪透露出他无限的哀伤与万般的眷念。到此,学生便会融入凄清悲凉的意境,深思皇帝无奈痛失爱妃的复杂情感与深层次的原因等。从上可知,具有画面、色彩、文字、意象、意境等要素的多媒体课件在古代戏剧的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教师进行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有层次、有深度、有力度、多视角的有效教学;还可以创造活跃、丰富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生动、主动、快乐学习的局面。

四、情景再现法。

中国古代戏剧作品产生的年代较为久远,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与当代大学生都存在一定的距离,而古代戏剧作品中的唱词,其意象的丰富性、含蓄性、意境的审美性等都一定程度地使大学生们感到赏析、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一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情景再现教学法,收效较好。所谓“情景再现”教学法即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想象与联想,运用吻合作品实际的语言,把作品中蕴含的意象、意境、含蓄性、跳跃性、空灵性,甚至多义性等通过情景交融的描绘与展示“再现”于课堂,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情景、境界,在如同身临其境中,正确欣赏与理解作品,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再现法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条件。即应在教师讲解、师生互动后,学生对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角色、情节等较为理解与熟悉的情况下,教师主讲、学生配合,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解析,对其中的意象、意境、艺术特色作有效的探析与概括后,教师方可使用情景再现教学法。也就是说,这是在对作品有一定的理性把握之后,再一次进入感性体验,在感性与理性的连接、交融中,实现审美的又一次飞跃。因此,使用情景再现教学法,就要求教师必须以作品的意象、情景、内容等为蓝本,引导学生展开相关的联想与想象,运用吻合大学生心理、思维与情感等的艺术语言,融合作品中所蕴含的意象、意境、含蓄、空灵、跳跃性,多义性,情景交融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有真切的身临其境之感。在讲《牡丹亭惊梦》和《汉宫秋》的“灞桥送别”时,笔者都采用了情景再现法。这里试将《牡丹亭惊梦》的一段唱词【醉扶归】的“情景再现”展示如下:春天来了,幽禁深闺、孤独、寂寞、春愁满怀的杜丽娘迷恋春光春景,在春香的游说下,准备瞒着桎梏自己自由的封建家长偷游自己家的花园。游园前杜丽娘精心打扮自己,对自由充满向往之情,加之春香对其漂亮的穿戴的艳羡与赞叹,杜丽娘的心中充满自喜自赏自信而又自怜、惜春又惜人等复杂情怀。她深情款款又意味深长地唱到:你(春香)说是色彩鲜艳明丽衬托得我衣裙更加艳丽吧。我又戴着嵌有各种珍宝、光彩灿烂而又漂亮的花簪子,你以为我今日才如此呀?你长久把我陪伴侍候,其实你应该知道爱美是我的天性啊。唉,我正值春光般美丽的容颜却无人看,无人赏呀。你瞧,一不提防呀,我美丽的容貌,就会使鱼雁因惊异于我的美艳而沉落,鸟儿也因我的美貌而惊叹,发出叽叽喳喳的欢鸣声。我只怕啊,只怕我姣美的容颜呀,使姹紫嫣红的花儿也羞愧,使皎洁清丽的月儿也躲藏,花儿也会因为没有我美艳而忧愁得颤抖啊。哎,我这样青春、姣美而又多情,却被不理解我的父母呀,幽闭在深闺,只剩下满怀令人痛苦不堪的绵绵春愁和剪不断、理还乱的思春忧绪呀!这样的情景再现既符合唱词之意,其间的想象和联想又合于情理,并充溢着动人心弦的诗情画意,将原唱词的裙衫、花簪、沉鱼、落雁、鸟、花、月等意象与杜丽娘美艳的容貌、自喜自赏自信而又自怜、惜春又惜人的情怀有机交融形成可以让学生具体感受与沉浸的情景画面。唱词“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里的色彩、情态、情感、微妙心理等在情景再现里得到了形象生动地呈现。“恰三春好处无人见”的幽怨、娇羞、无奈、痛楚等情怀与其中的空灵、含蓄的丰富意蕴,“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的自我肯定,难以言传的良好的自我感觉、感动,也通过富于画面、易于感受、能够共鸣的情景,有声有色有意境地再现出来,使学生感同身受。笔者在对《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的唱词[正宫端正好][2]205进行讲授时,因这一唱词,体现了审美移情的原则,即“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3]597如唱词中所写景物总是蕴含着人的情感的,是情与景的有机融合。唱词里,也有紧扣秋季富有特征性的景物进行描绘、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因此笔者采用了情景再现法,对作品中所描述的情景予以生动的展示:“天上,淡淡的云彩,轻柔地漂浮在蓝色的天空,秋意横亘;地上,枯萎的菊花,十分憔悴,惹人伤感;此时耳畔又响起阵阵凄厉的撕裂人心的秋风声;北雁列队成行,相依相随,一路艰辛,向遥遥的南方飞去。是谁一夜未眠情染霜林,情醉霜林呢?总是那即将离别的离人的凄清悲泪染红了霜林。莺莺我心已碎啊!”这种延伸、扩展的情景,渲染了北地萧瑟冷落的悲秋气氛,强烈感染着学生。让他们更易体验和理解作者所运用的以“染”致“醉”的拟人手法。作者将枫叶上欲挂还滴的朝露与离人的愁泪叠印、融化为一体,凸现莺莺内心曲折而深沉的悲愁之情。使学生在再现的情景里,自然而然地完整、深刻、诗化地理解唱词的内涵,体会文词的华美和表现手法的力度,在审美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审美的能力。

五、创设意境法。

创设意境教学法,是笔者在长期的古代文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结合“意境论”的美学观点总结出来的一种可行性的教学方法。“创设意境”教学法,即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作品里作者所创设的意境,运用一定的相关联想与想象,以形象化、情感化、色彩化、画面化的语言,创造出与作品特定意境相联系、可互通的相似或相类的课堂意境,并引导学生自然进入这种特殊的审美境界,从而进行相关教学的方法。它包括“背景创设意境”“色彩创设意境”“特征性景物创设意境”“特定时空创设意境”“多角度创设意境”教学等多种方式。创设意境教学法也适用于大学语文中的中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教学。“意境”是中国艺术特有的美学范畴之一,是情景有机交融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有感染力的艺术境界。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也认为“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4]60。中国古代戏剧作家在他们创作以韵文为主体的戏剧作品时,自然而然地、精心地创造了许多精彩的动人心魄的意境。在《牡丹亭惊梦》(游园)的讲授中,笔者采用了“创设意境”教学法,如唱词【皂罗袍】,即采用“色彩创设意境”“特征性景物创设意境”进行教学。因为在此唱词中,作者巧妙运用了能表达主人公情感的特定色彩与春天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并使之有机交融,形成特殊的艺术境界。唱词里,首句“姹紫嫣红开遍”中不仅用了春天特定的色彩———紫色、红色,还写了春天特定的景物———春花。紫色、红色,配以“姹”、“嫣”二字,呈现出繁花似锦的艳丽之美,不仅为春天抹上了亮丽的色彩,暗示了如花一般的杜丽娘之青春美艳,还透露了杜丽娘对春光的赞赏之情,并与烂漫绚丽的园中各种春天的花朵、春景相交融,构成明丽的意境。紧接着“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则用带有残破特征的景物———断井、颓垣,即无人问津的废弃之井与破旧、坍塌的花园之墙,以及它们陈旧、暗淡的色彩,与杜丽娘浓郁的惜春情怀交织出悲凉的意境,从而深入地表现了惜花更惜人感伤、忧愁、痛苦、无奈的悲怀。在此悲凉的意境里,学生们理解大家闺秀杜丽娘“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忧怨、无奈、矛盾情怀等就较为容易了。而后又以朝飞的白色流云,暮卷的淡灰色细雨,轻柔的风,绿色的小轩,淡青色的烟波,五彩缤纷的画船,这些颇带春天特征的景物、色彩和杜丽娘赏春的情感相交汇,构成清丽空濛的意境,又与其“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的遗憾、无奈、惋惜抑郁、忧伤等情怀相聚集,呈现清冷之意境。学生在教师结合唱词着意创造的或明丽或清丽空濛或清冷的意境里徜徉、沉浸、体味……就会自然进入特定的审美境界,感受唱词的意境美,提高其欣赏、理解作品的能力。在讲洪昇《长生殿》第二十四出“惊变”[5]235时,笔者采用了“特定时空创设意境”的方法,即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借助一定的事物,创设出吻合教学内容的特别之意境,使人身临其境,产生共鸣,从而进行有效教学的方法。因为古代戏曲中的人物、景物必然存在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其教学,就可以采用“特定时空创设意境”的方法,以便学生在特定的时空与特有的氛围里,更好地学习作品。“惊变”一开始写道:(丑上)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咱家高力士,奉万岁爷之命,着咱在御花园中安排小宴。要与贵妃娘娘同来游赏,只得在此伺候。(生、旦乘辇,老旦、贴随后,二内侍引,行上)从其中的“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可知是一个清风明月的夜晚,因此,笔者在上大学语文课时,特意将“惊变”安排为烛光课,白天上课可以拉上遮光布和窗帘,晚上可以利用自然的黑夜,使教室变暗。然后在屏幕上放映有银河与月亮、云彩为背景的幻灯片;再让学生把早已准备好的蜡烛放在课桌相应的位置上,然后点染,此时教室烛光盈盈。银河、月亮、云彩、烛光交融,就会使学生自然沉浸在美妙的夜晚,在老师相关教学语言的导入下,进入清幽的意境,感受下文皇上与妃子美宴小酌、沉醉于爱情、贵妃醉酒的极乐场景与情怀,从而深刻理解“惊变”里所揭示的乐极生悲的客观规律与警示作用。其余的“背景创设意境”“多角度创设意境”等教学法在大学语文中的中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教学中也可适当加以运用。创设意境的教学方法,能创造出有多种意境的特色课堂,让学生深入体会戏剧中的意境美,给学生以艺术的审美享受。

六、角色体验法。

台词。

充分酝酿情感练习好戏剧舞台动作并装扮成《牡丹亭惊梦》(游园)里的旦角杜丽娘、贴角春香。上课时由班上的报幕员同学报幕后在同学们的期盼与热烈的掌声中“演员”出场并以讲台为舞台舞台周围有适当布景。“演员”按剧本的规定与要求进行生动形象的表演可唱也可说辅以动作还可用一定的多媒体音乐适时伴奏“演员”要尽量把春香的天真、诙谐、机智杜丽娘的美丽、青春和她惊喜、无奈、忧怨、感伤等情感表现出来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让“演员”学生和观看表演的同学都身临其境充分体验角色的心理、情感、行为并强化对戏剧作品的欣赏、理解与感悟学好相关作品;同时认识古代社会女性的悲惨处境与复杂情怀。再者教师可以让学生一对一分角色声情并茂地朗读《西厢记》(长亭送别)的相关唱词与说白;也可将1小组规定为莺莺的角色2小组为张生的角色3小组为红娘的角色4小组为其余角色:老夫人、长老。根据剧本中的提示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西厢记》(长亭送别);而后再互换角色相互配合进行有效朗读等;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在特定的情景与氛围中用心去体验杜丽娘、春香的不同心理、情感、行为进而充分理解戏剧中人物的特点把握作品内涵获得审美价值。角色体验法的有效运用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力亲为具体感受与体验戏剧角色的思想、情感、心理、行为等深入理解、欣赏作品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综上所述大学语文里中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教学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因材施教上述教学方法既可以综合运用也能够独立使用还可以有主有次交叉使用从而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积极主动完成大学语文中中国古代戏剧作品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审美能力。并“通过艺术体验去把捉生命的价值通过艺术活动去穿透生活晦暗不明的现象揭示生命的超越性意义”[6]149。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运用于大学语文的中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教学而且还可以运用于其他中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4]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5.[5]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6]王岳川.艺术本体论[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1994.

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

剪纸反映的大都是劳动人民的情感愿望以及审美态度。剪纸不仅有着审美价值,还有其实用价值。在小学剪纸课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极其丰富多样的,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欣赏课、训练课、创作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得到升华,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能力的这一教学目标。

一、以作品展示为主的欣赏课。

通过欣赏原始剪纸、民间剪纸、现代剪纸、学生作品等作品,了解其历史、技法、装饰等等,让学生模仿并创新作品。如《剪纸艺术欣赏》一课,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和适当的图片、音乐相结合,将剪纸的种类、语言符号、剪纸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娓娓道来,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了剪纸文化,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剪纸,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以基本技能练习为主的训练课。

重点对学生进行剪纸制作的步骤、要求、技法进行教学与训练。上课以教师的多媒体演示、作品展示为主,向学生介绍剪纸的步骤,提出剪纸造型的基本要求。制作剪纸的过程,一般应遵循“三先三后”的原则,即先繁后易,先主后次,先里后外,只有这样有秩有序,才能顺利地完成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

三、以主题拓展为主的创作课。

设立一个主题,鼓励学生用剪纸的形式来大胆创作,技法不限,随意创作,目的是要启发学生自由发挥,如果学生把握不好,可以参看名家作品,这样便于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大胆的自主创作。如《青花瓷剪纸》,教师以“青花瓷”为主题,通过欣赏青花瓷器上的图案,观察青花瓷的纹样和剪纸纹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引入团花的教学,将青花瓷和剪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剪纸艺术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何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能力,并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互动,在有限的条件下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剪纸艺术的教学,以显得更加重要了。

浅谈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选题缘起(意义价值)。

传统的汉字识字方法有很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字难”的问题。但是很难找到一种完全适用于现代汉字教学需要的高效的方法,这篇论文就是对现有多种传统汉字教学方法的利弊综合比较研究,取长补短,以便更好的应用到汉字教学中,以促进和推动汉字教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实践指导价值。

文献综述。

识字是学习一切文化知识的基础。汉字识字教学是中国文化教育的基石和起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汉字识字教学的优良传统。1904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指出要开设“中国汉字”一科,目的是“使识日用常见之字”。因为汉字数量之多,结构之复杂,读音、意义之难以掌握,所以汉字识字教学就一直以来成为了我国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为了更好更快的让学生认识、书写、应用一定量的常用汉字,运用相应的识字教学方法也就成为了进行汉字识字教学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汉字识字教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新阶段。学者们对其看法及研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总结,大致上有以下三种研究:

字以形表意的根本特点来教学汉字,是一种科学的汉字识字教学方法,是目前走出小学汉字识字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

2、有的学者在教学过程中直接进行试验,然后得出相关结论。例如“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识字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实验——坚持寓识字于读写之中,采取“边读书,边识字”的作法——这项试验,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努力,最终取得了明显的教学结果。再如江新学者在《“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中,是以两组识字水平相同的留学生为实验对象的,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3个月的教学实践,结果显示,“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一组的效果更好。潘先军学者的《对外汉字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马明艳学者的《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赵明德学者的《对外汉语教学改革探索》等等。

3、汉字的教学分为基础汉字教学和对外汉字教学,加上近年来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逐渐增加,对外汉字教学也逐步成为重点,所以有些学者将对汉字的教学方法研究成果重点应用到对外汉字教学上,通过观察、试验,总结出适合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例如万业馨学者的《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梁彦民学者的《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崔永华学者的《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石传良和罗音合著的《理据识字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方法》、迟安然的《“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等等。

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有的是对汉字本体研究不足,有的理论研究存在缺陷,亟待完善。

论文提纲。

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的音、形、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的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的技能。

音,易学易记。汉字具有这样的性质,使得小学生在认读和书写上有较大的难处。谢锡金学者在他的《综合高效识字法》一书中也提到过学习汉字存在的“三多三难”的问题,即“字多难记,形多难写,音多难读”。这三个问题就使小学生以及汉语零基础留学生学习汉字认读、书写、应用的周期延长,进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识字教学的难度。

1、六书理论教学法。

优点:依据汉字的根本性质教汉字,是一种符合儿童识字心理特征和汉字性质特点的科学识字教学方法,是走出目前小学识字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

不足:而将其运用于小学识字教学,必须提高小学教师的古文字学水平。

优点:它既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识字能力、理解能力的教育,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真正掌握汉字具有决定意义。

不足:只是从字义入手,对于字形字音及语法语用功能很少涉及。

3、声旁识字法:对汉字性质认识的偏误、重形不重音的偏向万业馨。

4、看图识字法。

5、韵语识字法。

6、注音辅助法。

7、语境识字法。

语境识字法就是改革传统的由字引词的认知教学方法,将一篇课文所规定的新汉字融于相应的语境当中,并且通过所需的认知方式来完成汉字形、义教学任务的学字方法。

优点:充分考虑了学生身体的学习和情感的最大满足、弥补了现行教材的不足,重视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还为汉语文诸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8、理据识字法。

汉字是一种极有理性的文字。它的形体、含义、读音都有自己独特的道理。“字理识字法”就是按照汉字自身的道理,即内在规律进行汉字教学。

优点这种识字法符合人的认记规律,老师好教,学生易学。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对外汉字教学,繁体与简化字沟通等,都有极大意义。

不足:对老师要求,理论性比较强,对儿童教学有一定的困难。

三、经验与不足。

1、经验。

了解教授对象特点: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年龄、心里接受能力等特点,运用不同的汉字教学方法。

理性选择字数范围:选字规范科学,收字数量适中。汉字到底有多少,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估计在6万至8万之间。这些字要想全部学会,那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当今字频研究与阅读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只要认识2500个常用字就可以阅读报刊中99%的字。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在小学阶段,常用字字量在2500个左右。”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要求:第二阶段(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所以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选择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即可。

2、不足。

理论研究的亟待完善。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戴汝潜、谢锡金.《汉字教与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

[2]黄宇鸿.古代汉语教学方法探索[j].广西社会科学2004(8)。

[4]潘先军.对外汉字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j].汉字文化1999(2)。

[7]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0(1)。

[8]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

[9]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10]石传良、罗音.理据识字法是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2)。

4、2013年4月1日—4月30日,论文修改、定稿;

5、2013年6月10日—6月20日,论文答辩。

《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设计艺术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素描教学有了很大改观。设计素描是设计教学中特别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素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设计人才的培养的高需求。随着不断的探索和变革,素描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与设计素描教学之间的差异,分别重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物象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设计素描教学进行了思考,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改进措施,从根本上提高素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学院式素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设计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对传统素描和设计素描进行分析,不但掌握二者的差异,还应该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合理创新,促使设计素描更具目的性和科学性。训练学生的基础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设计素描教学更好的发展。

一、传统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与设计素描教学之间的差异。

1、主要问题。传统素描教学中缺乏时代意识,缺少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于受体制的制约,导致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教学体制缺乏将艺术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意识,往往重视基本功训练,没有以学生为本,忽视了对学生独立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创造出来的作品难以打破以前的思维模式,缺乏时代意识。学生们根本没有机会去看到优秀的设计作品,影响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对艺术缺少敏感度,对所学的专业没有兴趣。另外,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知识缺少更新,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2、教学目的方面存在的差异。传统的素描教学主要目的是准确的再现对象造型,以客观物体的形体、结构、比例、明暗、体积、空间等为基础,客观的表达物象。传统的素描教学更加重视技巧及技术方面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思维性和创造性,学生在素描方面的创造潜力得不到很好挖掘。然而经过不断的改进设计素描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教学元素,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利用构思能力使想象中的物?w形象化,主要是以设计造型为目的,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对物体进行思维造型,大大提高了学生洞察物体的敏感性。

3、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差异。传统的素描教学主要是根据教师的审美为标准,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模特、景物等,一般情况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画面的美感色调等。而设计素描教学却有着很大的差异,由传统教学中的“让我看”转变成现代教学的“我要看”,在观察方法上采用的是以我为中心的主观意念,对物体造型通过观察、思考然后再进行设计。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推测能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去选择,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观念及创新设计的意识。

4、教学物象方面存在的差异。传统的素描教学绘图的对象有石膏像、人体像、几何石膏等,物象比较单一。教学重点主要是再现物体与光影之间的细微变化,挖掘物体之间所存在的微妙关系,主要是物象的内在精神性与艺术性的传达。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注重在造型上物体的准确再现。而设计素描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物体,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物体都能够成为作业的物体,通过学生对物体的真切感受,进一步对物体的构图与造型进行处理,现代的设计素描重点培训形式对不同结构的认知能力。

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课程设置体现出针对性。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尝试最终表达创新意图,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与训练,重视学生创新和抽象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形成开放活跃的教育机制。将与专业相关课程渗透到设计素描的课程中去,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课程内容上教师可以采取分课题教学,由此而挖掘个人的创造潜力,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及审美追求能力。

2、教师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促使教学方法多样化。设计素描教学它呈现出的是多样化,并不是简单的归纳为某种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即是引导者有是权威者。教师要不断的开阔视野,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的更新知识体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发展。同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将各种艺术介绍给学生,对学生的作业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重视课堂的讲评与交流,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教师要多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多读课外读物来不断的充实自己、塑造自己,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3、与时俱进,合理创新。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的改进、合理的创新。设计素描训练中不断的融入创新意识,教师要注重多种艺术形式语言的引导,丰富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建立正确科学的观察、表现方法,让学生准确理解设计素描的内涵。师要尊重学生具有个性意识的作品,采取多元化的审美体系,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学方法上显现出灵活性,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创新和尝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教学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促进素描形式不断的更新,实践证明,设计素描教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是对传统素描的继承与发展。如果只停留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上,将无法适应现代艺术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不断的更新观念,这也是一条永恒的教学规律。随着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设计素描教学逐渐融入到了素描艺术教育当中,它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的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在创造过程应把教学从对技巧的模仿向造型训练的方向发展,根据不同的基础服务对象,进行不同的训练,注重引导造型基础学习。使学生在设计素描课程进行积极主动的创造,并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促使素描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马钢.设计素描教学中的设计思维训练及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4).[2]蒋华.关于高校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相关探讨[j].明日风尚,2016(17).[3]张白露.工科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思考与实践―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6(8).

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习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2)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3)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

(4)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错了也不宜过多批评。

(五)参观法。

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1)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

(2)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3)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认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灵活选择运用;还可依据课型,有时仅用一种方法即可,而有时两种甚至三种联用。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决定了美术教学的原则,其特点和原则又确立了符合美术教学规律的方法,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只有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遵循中学美术教学的原则,灵活机动地选择最佳之教学方法,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方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高等学校中的一门公共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必须研究其教学方法,以更好的促进大学语文的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紧密联系现实、扩展学生的知识、不断的更新观念等等。大学语文教学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养和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原则。

意义。

大学语文是高等学校的公共课,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其课程设计和教学理念应引起大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大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树立综合开放的教学观,将大学语文的教学与当前社会实际的需求结合起来,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大学教师和学生最为重视的内容,因此探讨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对保证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笔者认为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应贯彻以下原则:

一、紧密联系现实。大学语文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要将社会热点与大学语文所讲的内容联系起来,培养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比如中国现在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文献《论语》、《老子》中就有反映。孔子主张“仁”,主张“爱人”,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提倡人与人之间要宽容、相爱,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孔子提倡“孝”、“悌”,提倡小家的和谐,只有小家和乐融融,我们所生活的大家才能和谐。

二、扩展文学知识。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包蕴量少,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适当的讲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讲述《论语》和《老子》的选文时,要讲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基本思想,以及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发展流变,区别道家与道教的不同,同时引导学生将两家思想比较,认识两者的不同。学习杜甫的诗歌《又呈吴郎》时,要将杜甫的诗歌与李白的诗歌相比较,认识浪漫主义诗歌与现实主义诗歌的异同,同时追根溯源,介绍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和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对《楚辞》和《诗经》进行简单的讲解,以扩展学生的文学知识,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手段更新。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上的使用,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的方式,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因此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也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充实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的形式讲解,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一些著名的诗歌和散文,也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讲解,给诗歌配乐,或者采用诗、乐、画结合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获得视觉上和听觉上的享受。教师所作的优秀课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做动画和课件的兴趣,让学生不仅增长知识,而且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四、安排延伸教学。将大学语文的课程与其他内容结合起来,比如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将《孙子兵法》列入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另外,大学语文课程与文学素质类课程结合起来,开设了“诗词格律与创作”等文学选修课,让学生了解他们从小接触的诗歌的写作格律以及种种原则。还可以将大学语文与应用类的科目相结合,比如与《应用文写作》这一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比较学习应用文和文艺文,让他们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就学期间专业是古代文学的教师可以将古代的文学、文化常识作为补充内容,学习现当代文学的教师可以将现当代的文学流派等内容插入课堂教学。

五、文史哲的贯通。这是对大学语文教师较高层次的要求。文学大家往往强调文史哲不分家,大学语文的教学也应该贯彻这一理念,在讲解课文时,将文学、史学、哲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了解中国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老子》、《庄子》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名著,博大精深,在给学生讲解时,不能只是简单的讲解课文内容,而是与学生探讨道家的思想,学习道家发展的历史,同时学习道家思想是如何发展成为道教的主导思想的。在讲辛弃疾的爱国诗篇《贺新郎》时,将南北宋之交的历史背景以及与南宋并立的辽、金的情况予以讲解,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辛弃疾的爱国之情产生背景和根源,更好的认识到辛弃疾壮志难酬和英雄末路的悲愤。

六、讨论启发相结合。大学语文的教学已不同于高中语文,它不以考试为目的,不需要应试教学。这就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更自由的发挥,学生也可更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于教师的观点。如上课时可以针对这一时期的热点让学生讨论。最近三鹿奶粉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进而引起我们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学生们也开始关注学校食堂的卫生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话题,再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讨论,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找到解决的方法等等。

一、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让他们在课堂上多发言,纠正他们的方言,让他们学会说普通话,用普通话表达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选择一些有情节的篇目,让学生理解同时改编为情景剧,既能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同时也能让他们学会导演一些简单的剧目,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给学生确定的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思考,去认识问题,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教会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问题,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学之所以不同于中学,是因为在大学当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提升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促使他们去了解传统文化,认识中国古代名人,进而向名人学习,潜移默化地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习过程变成大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商榷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在大学语文教学期间,大学语文教师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为己任,在教学过程中像春风化雨般将课文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融入进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精神,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修养。

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大学语文教学也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有认识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

在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语文的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大学语文教师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当中。为了适应社会以及学生对大学语文新的要求,大学语文教师必须研究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思路,让大学语文的教学融教学与能力于一体,不断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及大学语文教师自身的进步。

《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研究

陈远雁。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除了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外,还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

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础。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也是独立的艺术形式。艺术使人产生美感,只有建立在美感基础上的训练,才是我们需要的。在素描的基础联系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日积月累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以情动人、以美悦人。

用形象思维并动手去解决问题,最后产生视觉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学好美术要有学习的毅力,要严格要求他们,对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要要严加指正,做什么事都要善始善终。

五、在素描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学习素描的过程应该是科学地认识自然,个性地感受自然,创意地表现自然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素描徒刑规律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和创造性。例如:在素描静物写生与创意表现阶段,教师同时摆出多组内容,色调不同的静物供学生选择,并让学生按个人喜好和理解自己动手摆静物,组织画面,比较客观地向学生介绍各种素描。

最新文章